都說結婚不僅是新婚夫婦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所以結婚之后其實兩親家的關系也是小夫妻之間關系維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似乎民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兩親家間少來往不要走太近,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那么兩親家之間到底應該怎么相處才比較好呢?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如果結婚后不僅能跟對方的父母親戚相處好,要是雙方的父母也能經常走動一派和睦,那豈不是好上加好的狀況嗎,為什么老人家總是說兩親家盡量少來往不要走太近呢?難道反而是走太近還會影響小夫妻倆的感情嗎?
其實無論如何,既然結了親家,雙方的父母可能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會在這對小夫妻身上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當然親家完全不聯系似乎也是不現實的事情,現實中也不乏也兩親家相處得特別好的,孩子們的生活也更加融洽,雖然這樣的狀況不是個例,但占的比重并沒有很高。 之所以說親家要少來往,其實還是因為畢竟親家之間是完全沒有血緣關系的,而兩家人的出身、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和三觀都不盡相同,如果交往甚密,或許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判的矛盾,從而將小夫妻兩人也扯到矛盾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態或許真的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和睦,畢竟可能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父母這邊。
相信絕大多數的情侶都覺得婚姻關系應該建立在相對簡單純潔的感情基礎上,但往往現實生活中對于家庭背景的要求真的就是很現實很殘酷的,為什么很多年輕的情侶明明有很牢靠的感情基礎卻最終還是走不到一起?其實很多人都在強調要“門當戶對”的愛情和婚姻,但其實現實的殘酷就是人和人做不到完全平等,所以各種的矛盾就應運而生。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不難觀察到,背景出身比較高的那一方,如果素質也比較高尚,倒是不會有多刁難相對弱勢的那一方,但如果相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強的那一方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跟對方一定會產生各種細節上的不匹配,因為實力的懸殊就在那里放著,已經沒有辦法再改變了。
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求得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高度統一,只能將親家之間的關系淡化了,而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基本一致,其實必要的禮節性的互動還是可以有的,因為大家族的和睦也會促進小家庭的幸福,但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差異太大,真的沒有必要強行將他們拉到一起制造矛盾,基本的禮節盡到就夠了,否則只會給小家庭添亂。 而作為雙方的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左右和影響小夫妻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畢竟成家之后兩個孩子就是獨立出去了,要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出面解決。兩親家也沒必要走得太近,減少來往的頻率無需可以交往,才不會容易出紕漏和大的意見,親家之間溝通的態度語氣也要注意,多換位思考以誠相待,畢竟都希望看到孩子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