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憶蓮和李宗盛沒能堅持下來的感情,即使時隔這么多年,歌迷依然會感嘆。 這對有才華的華語樂壇組合, 林憶蓮當年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李宗盛的情感生活,甚至讓人自動忽略。 也有人說,從出道到現在一路走來, 就像所有藝人感情生活的縮影,林憶蓮的情感狀態。 畢竟,這些林憶蓮占據了曲折和足夠的財富。 多年后,陳慧虹回憶起第一次見到林憶蓮時的情景, 他心里想的是,這樣一個又矮又瘦的身體,一陣風沒有把她吹走。 林憶蓮那時候16歲的確矮,終究成年人也才一米五九。 當時的林憶蓮因為從小喜歡音樂,應聘成為香港商務二臺的兼職唱片播音員。 當時陳慧虹是臺里資深DJ。 每次來唱歌,他都會發現小女孩眉心緊鎖。 確實,林憶蓮彼時的情況真的很普通。 為了補貼家用,父親只是樂團里的一個拉二胡的, 母親愛唱紹興戲,也要經常去酒樓賣唱。 父母從上海搬到香港北角明園西街,1966年林憶蓮出生前。 聚集了許多同鄉人,是這里唯一的好處。 林憶蓮除了家境一般外,還要面起步時的艱難。 除了一腔熱情,她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訓練。 因此,她每天都緊鎖眉頭,練習單獨面對墻壁發聲。 也許是因為這樣練習太久了,在外人面前都不會笑。 可是陳慧虹不愿意,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逗林憶蓮笑。 陳惠虹年輕時可以說是英俊瀟灑,為博林憶蓮一笑, 在這個小女孩面前,他不惜自毀形象,裝傻賣萌。 陳輝虹不巧念錯一個字,有一次兩個人在廣播。 緊接著,林憶蓮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發現女孩身上有著不同尋常的美麗之前,陳慧虹偷看呆了。 于是,他又故意多次重復念錯的字,一旁的林憶蓮差點笑岔氣。 就這樣,20歲的陳慧虹成為了她的初戀男友,從林憶蓮18歲開始。 然而,這段關系異常短暫,情人關系隨后升華為干兄妹。 之后,據說是陳慧虹引薦的林憶蓮結識了唱片監制馮鏡輝。 因此,在此期間,她曾與馮鏡輝傳出緋聞。 在她所在的商業臺上,除了馮鏡輝之外,還有一個緋聞對象是李進。 而且林憶蓮此刻的事業,還在繼續尋找新的起點。 林憶蓮第一次遇到了1986年的許愿。 作為TVB的舞蹈組排舞者,當時的許愿。 在TVB的一次活動中,林憶蓮正要演唱《放縱》。 許愿不僅是林憶蓮正式承認的第二個男朋友, 并且也真正成為其事業發展的開始。 自身就懂排舞的許愿,迅速讓林憶蓮成為香港樂壇第一代唱跳女歌手。 林憶蓮并不是那種讓人第一眼就覺得美的女生, 而且這個小女孩通過許愿的形象引導,居然逐漸成為了都市白領的代言人。 至于音樂策劃,許愿更是獨一無二。 他用相對前衛的音樂來包裝她,而不是讓林憶蓮跟風唱當時的一些歌曲。 歌曲《激情》是兩個人第一次合作的,開始是反對聲。 盡管唱片公司不這么認為,林憶蓮想唱這首歌,許愿自己也同意。 大多數香港女歌手都模仿日本流行歌曲的風格。 林憶蓮在許愿的堅持下,被他重新包裝。 林憶蓮的下一步發展順風順水,從形象到音樂類型,許多許愿的想法。 林憶蓮新的歌壇形象也是從那時開始慢慢建立起來的。 有一段時間,她和梅艷芳、葉倩文、王菲等人一起在香港成名。 并專門為林憶蓮打造的許愿合組制作公司星工廠。 1988年,許愿親自去臺北找唱片公司推薦林憶蓮,為的就是讓林憶蓮能走出香港市場。 那時,他給李宗盛送去了林憶蓮的唱片。 加入華納唱片的林憶蓮在此期間。 倫永亮又走進了她的生活。 在為她量身打造了許多新歌之后,倫永亮非常喜歡林憶蓮。 為了讓林憶蓮在歌壇的地位更加鞏固,這些歌曲迅速在香港風靡。 但是這個時候的林憶蓮,身邊的人還是許愿的。 所以她告訴倫永亮,如果他64歲還沒有結婚,他一定會嫁給他。 承諾成為最長情的告白,據說此后倫永亮,緋聞迅速減少。 而另一半,作為男友的許愿,一步一個腳印, 在日本和地三個更廣闊的市場接連為林憶蓮打開了臺灣。 林憶蓮:32歲嫁給李宗盛,3歲與小11歲男友分手,與初戀重燃舊情。 林憶蓮的生活可以說是沒有許愿的另一個樣子。 但兩人還是沒有走到最后。 在九十年代初,林憶蓮許愿分手。 李宗盛終于在1992年走進林憶蓮的世界。 那一年,兩人合唱了《當愛已成往事》。 合作,還讓林憶蓮的歌,在大街小巷傳遍大地的同時,迅速傳遍臺灣。 所以在那之后,兩個名字,林憶蓮和李宗盛,牢牢地交織在一起。 此時的李宗盛,早在1987年就嫁給了朱茵。 一點也不妨礙兩人的緋聞隨著林憶蓮來臺灣發展而愈演愈烈。 1994年,滾石唱片正式加盟林憶蓮。 更有機會與李宗盛合作。 從《傷痕》到《夜太黑》,從《聽說愛回來了》,再到《你給我的愛不是愛》, 在那個時期,這一系列的經典作品被創作出來。 都說才子佳人的組合,最容易擦出愛情的火花, 在那段日子里,李宗盛和林憶蓮的緋聞也達到了高潮。 1994年,當李宗盛在臺北舉行告別演唱會時, 除了妻子朱茵,還有林憶蓮在臺下的眾多嘉賓。 在李宗盛介紹林憶蓮時,狀態明顯異常。 后來兩人在臺上互動,不知朱茵坐在臺下,心里到底做了什么。 當林憶蓮主動選擇退出和逃避時,外界認為這種感情的糾纏,可能會劇烈爆發。 為了徹底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她賣掉了香港的房產和所有物業,然后去了加拿大。 但是事實上,除了感情, 在李宗盛的陰影下,林憶蓮并不希望自己的事業一直活下去。 此時的林憶蓮,盡管在事業上達到了巔峰, 可是有一段時間,她總是吃老本。 李宗盛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影子,至少在面對觀眾的時候。 在音樂方面,林憶蓮并不想和李宗盛有么深的捆綁, 這是一種對她的局限。 林憶蓮無論出于什么考慮都逃走了,但李宗盛卻不干了。 之后,他寫了一首歌《鬼迷心竅》。 這首歌是李宗盛后來心境的真實寫照。 1997年,他選擇與朱茵離婚,不顧外界的微詞。 之后他也一路追著加拿大。 兩人于1998年初宣布結婚, 這對曾經被外界所期待的才子佳人,才算有了明確的歸宿。 結婚那年五月,林憶蓮生下了女兒。 最初的婚姻生活是甜蜜的。 除了自己的女兒,李宗盛和朱茵所生的兩個女兒,也在他們身邊。 一家人曾經住在加拿大、上海、北京幾個地方。 此時林憶蓮,基本處于半隱居半退休的狀態。 但是,就像王子和公主的傳說一樣, 當兩個人不在一起時,外面的世界一般都充滿了期待。 然而,當兩個人走到一起時,兩個人需要面對真實而瑣碎的生活。 二人因為聚少離多,一度有婚姻不合的謠言流出。 有時候在很多事情上,彼此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林憶蓮婚后可能會突然發現, 在一段感情中,只要對浪漫負責。 而且在婚姻中,浪漫的空間可能會被孩子和其他生活所占據。 于是剛結婚不久,兩人又要離婚的傳聞就開始出現了。 有一次李宗盛回到臺灣省,為羅大佑的演唱會做客。 外界問起他和林憶蓮的關系,李宗盛曾說林憶蓮是個很好的朋友。 雖然有這樣的暗示,但對于傳聞, 無論是李宗盛還是林憶蓮,都是否定的態度。 2004年4月,有媒體爆出兩人早已分居的消息。 當時的林憶蓮,在北京準備下面的演唱會,她沒有回應。 而李宗盛仍然否認。 三個月后,林憶蓮和李宗盛分別發表了離婚聲明。 林憶蓮用《微涼》中的歌詞來表達,而李宗盛則用《領悟》來總結。 外界都說,即使離婚了,這對情侶在心境上還是那么相通。 關于兩個人婚姻的走向,有很多種說法。 有句話說,李宗盛是個大男子主義者, 林憶蓮受不了他的狀態,也不愿過平靜的生活,最終選擇了走出圍城。 另一種說法是,林憶蓮這么多年來一路走來,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 看看她交往的對象和傳出緋聞的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人。 而一旦失去了天賦,與之相伴的感情就不復存在。 據說,之前與愿望分手,與馮鏡輝的緋聞,并非如此。 至于與李宗盛的離婚,也是林憶蓮感受不到他作為音樂大哥的那種能量。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的林憶蓮和李宗盛, 每個人都有復出的想法,但復出的市場方向不同。 結婚前,林憶蓮的唱片總是60萬張。 結婚后,她的唱片連10萬張都賣不出去。 至于李宗盛,在與林憶蓮離婚時,也沒有什么新作品。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林憶蓮的音樂夢不愿意枯萎。 不幸的是,當時林憶蓮的復出方向是香港,而李宗盛的目標是內地市場。 這種不可調和的分歧,最終讓這對夫婦選擇了各自飛。 而離開李宗盛的林憶蓮,回到香港后,很快就和陳慧紅重新點燃了舊愛。 中間相隔20年。 兩人再次走到一起,已經不是陳慧紅第一次見到林憶蓮了。 他們都經歷了失敗的婚姻。 但是當兩個人重新聚在一起的時候,外界還是送上了很多祝福。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一度傳出林憶蓮懷孕結婚的消息。 據說,經歷過一段失敗婚姻的陳慧紅,一心想著再次與林憶蓮結婚。 但是很明顯,林憶蓮并不想要。 林憶蓮:32歲嫁給李宗盛,與初戀重燃舊愛,53歲與小11歲男友分手。 因為存在這樣的根本分歧, 到了2006年,這重燃的愛情之火又熄滅了。 分手后,陳惠紅公開表示,他是想和林憶蓮結婚,但最終感情還是有問題。 就連他也有些無奈地說,也許她還想讓我再等她20年。 事實上,在兩人分手之前,林憶蓮就明確表示,自己可能不適合傳統婚姻, 不能結婚,不能生育,很享受單身的狀態。 2011年,林憶蓮再次與鼓手恭碩良牽手。 因為后者比林整整小11歲, 因此這段關系在外界關注的時候,很多人都盯著八卦。 據說兩人剛走到一起,林憶蓮和李宗盛所生的女兒,對母親的小男友十分抗拒。 恭碩良采取了討好的策略,教她彈吉他,教她唱歌, 只是慢慢地讓兩個人緊張對立的情緒反轉。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恭碩良直接搬到了林憶蓮在赤柱的家中與他同居。 兩人不時傳出結婚的消息,但這段感情最終在2019年不復存在。 而且有報道說,這次不是林憶蓮主動分手,而是男友被別人搶走了。 在和林憶蓮在一起之前,恭碩良曾經和一個西班牙混血女孩約會過。 那段時間,女孩又突然出現了。 三人糾纏了一段時間后,恭碩良終于離開了林憶蓮。 據報道,這段感情對林憶蓮的傷害很深,所以她一度選擇隱瞞消息。 整整一年后,林憶蓮才承認和恭碩良還在2019年1月分手。 此時的林憶蓮已年過半百, 不管她是否愿意承認,在年齡和生理上, 與恭碩良和那個女孩相比,她不再有任何優勢。 如今,55歲的林憶蓮依然單身, 不過她多年來處理過的人才已經很多了。 這是她前半生隨性而活的見證。 |